卫气营血中医辨证
在中医学的理论体系中,营、卫、气、血构成了人体生命活动的根本物质与动力源泉。其中,“营卫”着重于其功能与作用层面,“气血”则侧重于其物质构成。气血的流转,正是营卫功能得以发挥的关键。
清代叶天士于《温热论》中,基于卫气营血理论,将疾病演变细分为卫气营血四阶段,此为临床辨证施治之纲要。以卫气营血为纲,依据温病之发生、发展及症状之变化,对临床征象进行综合分析与概括,从而明确病程阶段、辨识病变部位、归纳证候类型、剖析病机本质、确立治疗原则,并预测病情转归之辨证方法。
卫气营血辨证施治
1.卫分病
症状显现:体温升高,轻微恶寒感,头部疼痛,口渴,咽喉不适,舌尖呈现红色,脉象浮数。
治疗原则:宣肺解表。具体治疗方法因感受病邪各异而有所区别。风热侵袭宜用辛凉解表,暑湿侵扰宜清暑化湿,湿热侵袭宜清热化湿,燥热犯卫宜清热润燥,风寒侵袭宜辛温解表。
2.气分病
若邪气未能从卫分疏散,郁结化热,进而传入气分,标志着病邪由表及里,病位加深,病情亦随之加重。然而,此时邪气虽盛,正气尚存,抗邪之力尚强。若治疗得当且及时,邪气仍可解,病亦能愈。气分之邪可分别滞留于肺、胃、大肠,表现为气分热盛、胃肠实热或气分湿热,治疗法则各有侧重,但皆不离清泄气热之原则。
当气分病证伴随咳嗽、黄疸、大便脓血等脏腑症状出现时,可综合运用脏腑辨证方法进行深入分析。
(1)风热侵袭,卫表失和,症候表现为发热,畏寒,头部疼痛,伴有轻微汗出或无汗,咳嗽不适,咽喉红肿或疼痛,鼻塞并流黄浊鼻涕,口微渴,舌质边尖呈红色,舌苔薄白或略黄,脉象浮数。
(2)暑湿侵袭,卫表失和,症候表现为发热、畏寒、汗出不畅,头部胀痛,身体沉重,胃脘痞塞,心绪烦扰,口干舌燥,舌质偏红,舌苔白腻,脉象濡滑而数。
(3)湿热侵袭卫表,患者常感寒战,体温升高却不明显,午后热势更甚,头部沉重如被重物裹住,四肢沉重乏力,胸腹间感觉闷胀,口中黏腻而不渴,舌苔白而厚腻,脉象濡滑而数。
(4)燥热侵袭卫表,患者表现为发热,轻微恶寒,汗出不畅,肌肤与口鼻干燥,咽喉干痛,干咳痰少,舌质偏红,缺乏津润,舌苔薄白而干燥,脉象浮数。
(5)风寒侵袭,卫表失和,症候表现为畏风恶寒,体温升高,鼻塞流清涕,无汗,全身酸痛,头部疼痛,口不渴,干咳,舌面薄白苔,脉象浮紧。
3.营分病
若病邪进一步侵袭营分,病势将更为严重,病位亦加深。此因邪气猖獗,正气亦多受损害,营血耗损,津液亦显不足,呈现营血亏损、津液亏虚的病机特征。
(1)夜幕降临,热病加剧,心绪烦扰,难以入眠,口干却非极度口渴,斑疹若隐若现,舌色红润而少苔,脉象细弱而数。若热邪深入心包,则可能出现神志不清,胡言乱语之症。
(2)治疗原则为清营泄热,旨在使热邪得以透散,转出气分,从而得以化解。
4.血分病
病邪若侵入血分,病情将愈发严重,救治若不及时,生命堪忧。
证候表现除发热夜间加剧等营分病征外,尚伴有出血症状,如吐血、便血、鼻衄等,且斑疹呈现深紫色,舌质亦呈深绛色。
(2)若肝风内动,热邪炽盛,患者常表现为神志不清、肢体抽搐及肌肉震颤等症状。针对血分实证,治疗原则为凉血化瘀;若热盛风动,则需凉肝熄风。对于虚证,若津液枯竭、虚风内扰,宜滋阴潜阳以熄风止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