大陵穴可治哪些疾病
1、口腔病症
(1)口腔溃疡
《中医外治杂志》1997年第5期载文指出,采用针刺大陵、水沟穴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,共纳入31例病例。治疗时,行持续捻转泻法,以中指、无名指胀麻酸痛为度,针感达肩胸效果更佳,留针15分钟。治疗频率为隔日一次,连续7次为一疗程。同时,设置16例口服药物治疗作为对照。结果显示,针刺组治愈14例(45.2%),显效11例(35.5%),好转5例(16.1%),无效1例,总体有效率为96.8%;对照组无治愈病例,显效5例(31.3%),好转6例(37.5%),无效5例,有效率为68.8%。经统计学分析,P值小于0.01,两组差异显著。
(2)口臭
《中国针灸》2004年第6期载文:采用大陵、水沟穴治疗口臭27例。主穴为大陵、水沟,胃炎患者加中脘、内关、足三里、公孙;失眠患者加百会、神门、足三里、三阴交。大陵、水沟穴行泻法,反复刺激,以患者耐受为度;其他配穴平补平泻,留针20分钟;口疮患者局部紫外线照射1分钟。每日1次,6次为1疗程。治疗1疗程后,24例口臭消失,伴随口疮及失眠症状缓解,胃部症状明显改善;3例无伴随症状者无效。
2、神经系统病症
(1)失眠
《中国针灸》1995年增刊特载:针对100例顽固性失眠患者,采用针刺大陵穴疗法。针尖朝上,进针深度0.5至1寸,确保针感传导至上臂,留针时间40至120分钟。每日治疗一次,连续12次为一疗程。经三个疗程治疗,74例痊愈,22例显效,4例无效,总体有效率达96%。
(2)中风偏瘫
《针刺研究》1998年第3期载文指出,针刺大陵穴可有效缓解68例中风偏瘫患者的上肢屈曲痉挛。针刺得气后,通过反复提插捻转,强化深部组织针感,即刻减轻腕部痉挛。《JCAM》2003年第7期亦报道,大陵穴联合太渊、风池、曲泽、丰隆、太冲、三间穴治疗中风后遗症。其中,大陵穴向掌心方向透刺,三间穴沿食指末端皮肤透刺商阳,采用泻法,留针30分钟。
3、骨伤科病症
(1)腕管综合征
《现代康复》2000年第11期载文指出,采用大陵穴封闭疗法治疗腕管综合征34例。具体操作为:患者患肢掌心朝上,针尖斜向远侧30°~40°刺入腕管,注入2%利多卡因2ml与1ml加强的松龙混合液,每周1次,连续封闭3~5次。治疗结果显示,经过15次治疗后,18例(52.9%)痊愈,8例(23.5%)显效,7例(20.6%)好转,1例无效,总体有效率达97%。
(2)胸胁闪挫伤痛
《中国针灸》2002年第1期载文指出,采用针刺大陵穴疗法治疗胸胁挫伤40例。操作步骤为:先针健侧,再针患侧,斜刺掌心1~1.2寸,行呼吸、提插泻法1分钟,以放电感至指尖为佳。对于初痛或气滞型患者,可不留针;血瘀或病史较长或即时效果不明显者,留针20分钟,每隔5分钟行针1次。疗效观察:痊愈30例(75%),显效7例(17.5%),好转2例(5%),无效1例,总有效率高达97.5%。
(2)跟骨骨刺
《河北中医》1985年第4期载文指出,采用针刺大陵穴疗法,成功治疗跟骨骨刺67例。治疗过程中,大陵穴双侧交替施针,运用平补平泻手法,同时指导患者震跺患足跟。治疗分为两个疗程,第一疗程每日针灸一次,第二疗程则隔日针灸一次,每10次为一疗程。该疗法有效率高达85%。
4、甲状腺病
《JCAM》2003年第7期载文指出:采用大陵、内关、人迎、丰隆四穴针灸治疗瘿气,施以泻法,留针30分钟。经3次针灸治疗后,患者颈项不适感显著减轻,烦躁与胸闷症状亦有所缓解;针灸10次后,心悸、灼热及多汗等症明显好转;针灸20次后,患者诸症悉数消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