极泉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极泉穴藏匿于腋窝顶端,紧邻腋动脉搏动之处,乃腋窝之深藏秘境。
2、穴位解剖
在胸大肌的下外侧缘,深层分布着喙肱肌;外侧则是腋动脉;此处还分布有尺神经、正中神经、前臂内侧皮神经及臂内侧皮神经。腔内富含脂肪(其中包含淋巴结及其相连的淋巴管),且腋动脉周围环绕着臂丛神经的三个束及其五条支配上肢肌的终支。针尖深入臂丛内侧,可抵达腋腔后壁的肌肉之一——大圆肌,该肌受肩胛下神经支配。
3、穴名释义
“极”,意指至高无上,常指房屋之梁或最高处。“泉”,水之液态。所谓“极泉”,寓意心经之水自源头起始,沿心经脉络流转。此穴汇聚巨阙穴所聚心经气血,沿皮部上升至此,散热冷凝,化为地部经水。位于心经之巅,经水沿心经下行,宛如自顶巅倾泻而下,故得“极泉穴”之名。
4、功效
宽胸理气,清心除烦。
5、主治
心绪烦闷,肋骨剧痛,吞咽不适,口干舌燥,瘰疬困扰,肩臂酸痛,上肢行动受阻。
6、穴位配伍
① 针刺膻中、巨阙、膈俞、阴郄、心俞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活血化瘀、理气止痛,有效缓解心血瘀阻所致的胸痹、心痛症状。
② 精选配穴泽、少海、气海、血海,采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旨在活血通络、宁心安神,有效缓解瘀血阻滞引起的心悸、失眠症状。
③ 针刺膈俞、京门行间及三阴交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以调畅气血,缓解气滞血瘀所致的胁肋刺痛及目黄症状。
④ 针刺心俞、巨阙、神门、间使等穴位,采用补法针刺,旨在益气养心,有效缓解心气虚引起的心悸与气短症状。
⑤ 选取心俞、内关、膈俞、肾俞、三阴交等穴位,运用平补平泻的针刺手法,以滋养心血,针对心阴血不足引起的心中悲凉、郁郁寡欢等症状进行治疗。
⑥ 配以天井、少海、章门、足临泣等穴位,运用针刺泻法调理气机、化解痰浊,专治肝郁痰凝所致的瘰疬病症。
⑦ 针刺配肩髃、曲泽、外关、合谷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祛风除湿、舒筋活络、散寒止痛,有效缓解风寒湿痹所致肘臂冷痛及上肢不遂症状。
7、刺灸方法
绕开动脉,精准刺入1至1.5寸深,整个腋窝区域酸胀难耐,伴有麻电感向手臂指尖扩散,或引发上肢抽搐,操作以三次为宜,无需施灸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