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云门穴的位置与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4-05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云门穴的位置与功效

1、位置

云门穴,藏匿于人体胸前壁之高,肩胛骨喙突之上,锁骨下窝的幽深之处,与前正中线相隔六寸之地。

2、穴位解剖

穴下依次分布皮肤、皮下组织、三角肌、胸喙锁筋膜及喙突。皮肤神经分布由锁骨上神经的中间支与外侧支负责。皮下组织中,除皮神经外,头静脉亦穿行其中。针灸时,针从皮肤经头静脉外侧刺入,直达锁骨下窝的胸喙锁筋膜,最终触及肩胛骨的喙突。

3、穴名释义

云覆天空,肺居五脏之巅,似天象之尊。肺经上行至此穴,乃本经之极,将离胸而入臂,必开窍以通臂脉,显门户之征,故称云门。

4、功效

舒缓咳嗽,平息喘息,净化肺部,消除烦闷,疏通关节。

5、主治

咳嗽、气喘、胸痛、肩背痛等。

6、穴位配伍

①调配风门与尺泽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疏风清热、止咳平喘之法,针对风热侵袭表里,肺气不宣所致的风热咳嗽进行有效治疗。

② 配复溜穴,运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旨在生津润肺、止咳平喘,有效治疗燥热伤肺所致的干咳症状。

③ 联合谷、大椎、丰隆、膻中四穴,采用针刺泻法,以清宣肺气、降逆化痰、止咳平喘,专治痰热蕴肺所致咳嗽及气喘。

④ 针刺肺俞、经渠、太冲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肝火、泄肺热,有效缓解肝火炽盛所致的咳嗽、喘息不得缓解之症。

⑤ 针刺膻中、巨阙、膈俞、阴郄、心俞及行间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宽胸理气、通阳止痛,有效缓解气滞血瘀所致的胸痛症状。

7、疗法

治疗法则:遇寒宜温补灸疗,或刺络放血;若热症,则宜泻针排气。

② 针刺技巧:选取云门穴位,施行直刺,深度控制在0.5至1寸之间。患者局部可能出现酸胀感,此感可扩散至前胸及腋下区域。请注意,针刺过程中应避免向内深刺,以免刺破肺部,引发气胸等并发症。

③ 艾灸实施:针对云门穴位,采用艾条灸法,持续5至10分钟;若使用艾炷灸,则每壮3至5次。④ 按摩技巧:以双手拇指指腹轻柔按揉云门穴,并配合环形揉动,每次按摩时长为3分钟,每日进行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