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养生 > 内容

间使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1-06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间使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间使穴,藏于人体前臂掌侧,恰位于曲泽与大陵二穴连线之上,腕横纹上方三寸处,介于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。

2、穴位解剖

在桡侧腕屈肌腱与掌长肌腱的夹缝中,藏匿着指浅屈肌,其深层则是指深屈肌;此处分布着前臂正中动、静脉,而深层则可见前臂掌侧骨间动、静脉;周边环绕着前臂内侧皮神经与外侧皮神经,下方则是正中神经的掌皮分支,最深层次则是前臂掌侧骨间神经。

3、穴名释义

此穴,间而间接。令,指使或派遣之意。穴名寓意心包经之水在此蒸发,散发出凉性水气。源自郄门的地部经水,流至本穴,水温渐降,孕育出肺金特性之凉气,犹如受他物间接驱使,故得此名。

4、功效

宁心定神,调和脾胃,疏通经络,焕发活力。

5、主治

心绪烦乱、胃部不适、胸臆疼痛、恶心呕吐、狂躁不安、手臂剧痛等症状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心俞、巨阙、太渊、丰隆、三阴交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以宽胸理气、化痰止痛,专治痰浊所致心痛。

② 选取心俞、膻中、神封、神门等穴位,采用针刺补益之法,旨在调养心气,宁神定志,有效缓解心气虚弱引起的心悸不安症状。

③ 配以水沟、大陵、合谷、丰隆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化痰开窍,有效治疗因痰浊蒙蔽所致的癫狂、痫证等症状。

④ 针刺中脘、内关、丰隆、厉兑等穴位,采用泻法,旨在清热泻火、化痰安神,有效缓解因痰火扰心所致的心烦、躁扰不宁等症状。

⑤ 配天突、三间、上脘、丰隆、太冲穴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调理气机、和胃降逆,以祛痰平喘,针对痰气互结之梅核气、咽中异物感,以及胸闷胁痛、腹胀纳差、胃脘隐痛等症状进行有效治疗。

⑥ 针刺配膻中、少泽、太冲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疏肝理气、畅通乳络,专治肝郁气滞型乳癖,缓解胸闷、嗳气、乳房胀痛等症状,结节随情绪波动而变化。

7、疗法

① 治疗准则:遇寒症宜温补兼以艾灸,热症则宜轻泻或水针疗法。② 针刺技巧:针对间使穴,宜直刺0.5至1寸,深刺可至支沟穴,局部感酸胀,针感可扩散至指尖。操作时需注意避免损伤正中神经干,特别是进行穴位注射时。③ 艾灸操作:于间使穴施以艾条灸5至10分钟,或艾炷灸3至5壮。④ 按摩手法:以拇指指腹轻按间使穴,每次维持5分钟,每日进行2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