白环俞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白环俞穴,坐落于骶骨之处,恰在骶骨正中嵴侧一寸五分,与第四骶椎后孔相平。
2、穴位解剖
穴下依次分布皮肤、皮下组织、臀大肌及骶结节韧带。皮肤质地较厚,受第三骶神经后支外侧支支配,其下筋膜丰富,含有众多纤维束与脂肪组织,尤其在臀部后下方,质地更为坚实致密,构成了脂肪垫。臀下动脉、静脉及神经自骨盆出口处穿出,其投影点位于髂后上棘与坐骨结节连线的中央。
3、穴名解说
白环俞穴,针灸经典《甲乙经》所载,隶属于足太阳膀胱经。亦称腰俞、玉环俞、玉房俞。此穴位位于臀部深层,汇聚臀部之气,输注于膀胱经。(1)白环俞,
白色,乃肺脏之象征,亦为气息之体现。环,古时指环状且有孔的玉饰,在此指穴内气血,为肺金属性之凉湿之气。俞,即输也。白环俞之名,寓意臀部肌肉层中之气化,由此穴外输至膀胱经。
(2)腰俞
腰为肾之府,此穴内气血带有寒性。俞,即输也。腰俞之名,寓意气血源自腰臀肌肉层之气的转化。此穴所聚,乃腰臀肌肉层气化之寒湿之气,显肾气润下之特性,故称腰俞。
4、功效
调理经带、益肾固精。
5、主治
遗精、疝气、白带异常、血崩、月经失调、大小便不畅;腰痛、腰骶不适、坐骨神经痛、子宫内膜炎、肛门肌肉痉挛、小儿麻痹症后遗症、下肢瘫痪、尿潴留等症状。
6、穴位配伍
① 针对三阴交、阴陵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清热利湿、活血止痛,有效治疗湿热下注引起的赤白带下、痛经及月经不调等症状。
② 配以承山、二白,运用针刺泻法,旨在清热利湿、活血消肿,有效治疗大肠湿热所致的痔疾、肛裂、便秘等症状。
③ 此穴擅长温养肾气、调和经带、固精益髓。联合关元、肾俞、次髎、带脉等穴位,采用针刺补法,专治肾虚引起的带下病。
④ 针刺关元、三阴交、肾俞、太溪等穴位,采用补法针灸,以调理肾虚引起的月经不调。
⑤ 配命门、腰阳关、委中、阳陵泉、环跳、承山、太溪等穴位,采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旨在祛除风湿、强化筋骨、强健腰脊,有效治疗因经脉痹阻引起的腰脊痛、腰腿痛及下肢痿痹等症状。
7、疗法
治疗准则:遇寒症宜采用点刺出血法,或先泻后补,或以灸法补之;若热症,则宜泻针出气或采用水针疗法。
② 针刺操作:选取白环俞穴位,实施直刺,深度介于0.8至1寸之间,患者局部将感受到酸胀感,并伴有麻电感向臀部扩散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