灵道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灵道穴,藏于前臂掌侧,恰位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边缘,横跨腕横纹之上,约一寸半之处。
2、穴位解剖
在尺侧腕屈肌与指浅屈肌的夹层中,深层分布着指深屈肌;此处有尺动脉蜿蜒穿行;同时,该区域还覆盖着前臂内侧皮神经,尺侧则是由尺神经所支配。
3、穴名释义
灵,与鬼魅相区别,乃神之所在,指穴中气血,乃天部之气所聚。道,即路径。此穴名寓意心经之水在此处转化为气。本穴所聚,为少海穴所传之水,至本穴处,水化为气,散热上升,循心经气血之路而上,故得此名。
4、功效
宁心安神,疏通经络。
5、主治
胸闷如压,心痛如绞,心悸不安,言语困难,舌强难言,头晕目眩,肘臂拘挛疼痛。
6、穴位配伍
① 配以心俞、少府、隐白、厉兑等穴位,针刺手法灵活运用补泻,旨在镇惊安神、养血补心,针对心神不宁引起的心悸、易惊易怒、坐卧不安、睡眠浅梦多等症状,疗效显著。
② 针刺配命门、气海、大陵、阴陵泉、足三里等穴位,采用补法针刺,旨在温补心阳、化气行水,有效缓解心阳不振引起的心悸、气短,活动后症状加剧,神疲乏力,以及肢体浮肿等症状。
③ 配置印堂、大陵、丰隆、志室诸穴,采用针刺补泻法,化浊开窍,以疗痰浊蒙蔽心窍所致之悲恐、喜笑无常之症。
④ 配以心俞、厥阴俞、膈俞、阴郄四穴,施行针刺补泻法,旨在化瘀通络,有效缓解心脉痹阻所致的胸痹心痛症状。
⑤ 配以配天突、扶突、天窗、合谷、外关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祛风清热、利音开窍,有效治疗风热所致的暴喑失语。
⑥ 针刺配风池、哑门、廉泉、太冲、丰隆等穴位,采用泻法以化痰泻火,专治痰火上扰所致舌强不语之症。
⑦ 针刺配肩髃、曲池、少海、阳池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祛风除湿、舒筋活络,有效缓解肘臂挛急,疏通经脉痹阻。
7、疗法
治疗法则:遇寒则温补以灸,感热则清热以泻。
② 针刺技巧:针对灵道穴,施行直刺或斜刺,深度控制在0.3-0.5寸,局部区域将产生酸胀感,针感可延伸至前臂与手指。行针过程中应避免触及尺骨动脉与静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