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养生 > 内容

阳溪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1-23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阳溪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阳溪穴隶属于手阳明大肠经,具体位置在腕背横纹桡侧,当手拇指向上翘起时,可在此处找到拇指伸肌腱与拇指短肌腱之间形成的凹陷。

2、穴位解剖

在腕背区域,存在拇短伸肌与长伸肌腱的交汇处,此处分布有头静脉和桡动脉的腕背分支,以及桡神经的浅支。该穴位下方覆盖着皮肤、皮下组织和桡侧腕长伸肌腱,皮肤层由桡神经浅支支配。皮下组织较为松软,桡动脉的背支亦穿行其间。手背深筋膜在腕背侧增厚,形成腕背侧韧带,针灸时需穿过此韧带,抵达桡侧腕长伸肌腱的背面。该穴位周围的三肌(腱)均被指腱鞘所包裹,并由桡神经深支进行神经支配。

3、穴名释义

此穴位位于手阳明大肠经的路径之上,坐落手腕背侧,属阳位。位于拇长伸肌腱与拇短伸肌腱之间,形成一凹陷,状若溪洞,故得名为阳溪。

4、功效

调和肝气,潜降阳气,疏通关节,舒展经络,清热解毒,疏散风邪。

5、主治

头部疼痛、耳鸣耳聋、牙痛难忍、结膜炎困扰、疟疾缠身、腱鞘炎折磨、半身不遂之苦、目赤肿痛难耐、热病心烦意乱。

6、穴位配伍

① 针刺阳谷、合谷、太阳、少商诸穴,以少商穴点刺出血为要,其余穴位则采用针刺泻法,专治风热所致目赤肿痛之症。

② 设二穴,采用针刺泻法,以清热泻肺胃,专治肺胃热盛所致牙龈肿痛及喉痹症状。

③ 配以天突、间使、天容穴位,采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疏通咽喉,调和膈间之气,有效治疗肺气不畅所致的胸满气塞,缓解梅核气症状。

④ 解溪配穴,采用针刺平补平泻法,旨在滋阴清热、宁心安神,有效治疗心阴亏损、虚热扰心所致的惊悸、怔忡症状。

⑤ 针刺配阳池、外关、腕骨、合谷、曲池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疏通筋络、利节通经,有效缓解臂腕痛及活动不便等症。

7、疗法

治疗法则:遇寒症宜先以点刺出血,继以温灸;若热症则需泻针以出邪气。

按摩疗法:每日以拇指轻揉阳溪穴,100至200次,持之以恒,可有效缓解咽部与口腔不适。按摩时,可利用指腹或指节向下按压,并施行环形按摩手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