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腹哀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4-07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腹哀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腹哀穴位于人体上腹部,具体位置在脐上三寸,紧邻前正中线,向外旁开四寸之处。

2、穴位解剖

腹内外斜肌与腹横肌区域,分布着第八肋间的动脉与静脉,同时亦覆盖着第八肋间神经。

3、穴名解说

腹哀穴,乃针灸学中一经典穴名,源自《针灸甲乙经》。隶属于足太阴脾经,与阴维脉在此交汇。别称肠哀、肠屈,寓意脾经水湿在此处凝聚。

腹部,即脾土之所在。悲哀,即心绪之痛。此穴位名寓意着地部脾土遭受水害之状。穴中物质源自大横穴的天部水湿云气,至此穴后,水湿云气化为雨降,脾土受湿而失生气,故而心生悲哀,哀叹金气不得滋生,故得此名。

(1)肠哀、肠屈

肠,即大肠之谓,特指大肠所主管之金气。哀,乃悲哀之意。屈,指亏损之状。肠哀、肠屈之名,寓意本穴天部之气虚损,脾土生发之气亦显不足。其义与腹哀之名解相类。(3)此为足太阴阴维之交汇之处。

此穴位之下,地部经水充盈,溢出脾经之外,显现出阴维脉气血的独特属性,因而成为足太阴阴维的交汇之地。

4、功效

健脾和胃,清热利湿。

1、主治

消化不适、腹部疼痛、排便不畅、腹泻、痢疾等症状。

2、配伍应用

中焦气滞,针对中脘、天枢穴位进行调理;肠腑湿热,则需配合天枢、上巨虚穴位进行疏解。

3、疗法

治疗原则:遇寒症宜先泻后补,或补后施以艾灸;若热症,则泻针排气或采用水针疗法。

(2)针刺操作:针对腹哀穴,采用斜刺手法,深度介于0.5至1寸之间,施术后局部区域将出现酸胀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