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委阳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4-19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委阳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委阳穴,藏匿于人体腘横纹外侧端,紧邻股二头肌腱内侧,定位精准。

2、穴位解剖

肌肤之下,依次深入至皮下组织,抵达股二头肌,再循着腓肠肌外侧头,直至腘肌的起始腱与腘肌。此区域分布着膝上外侧的动、静脉;表层则覆盖着股后皮神经。而深层则藏有腓总神经与腓肠外侧皮神经。

3、穴名释义

委,意指堆积;阳,代表阳气。委阳,此名蕴含膀胱经天部阳气汇聚之意。此穴承继委中穴之水湿之气,至此穴后,因受热而转化为天部阳气,阳气聚集于此,故得此名。

4、功效

调和气血,激发阳气,疏通三焦,舒展筋骨,活络经脉。

5、主治

腰脊剧痛,腹部胀满,全身水肿,小便不畅,四肢及下肢拘挛疼痛,腓肠肌痉挛不适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膀胱俞、中极、三阴交、昆仑等穴位,运用针刺泻法,旨在调和三焦、疏通膀胱,有效治疗因膀胱气化不畅引起的小便淋漓不尽、遗尿等症状。

② 针刺关元、交信、阴谷、列缺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热泻火、利水通淋之效,专治水热互结、气化不畅之癃闭,缓解小腹胀满、口渴不饮、大便不爽等症状。

③ 针刺脾俞、肾俞、关元、太溪穴位,采用补法,以温补脾肾,促进气化与水液运行,有效治疗脾肾阳虚所致的小便不利、癃闭等症状。

④ 针刺肾俞、大肠俞、委中、三阴交、太白等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健脾除湿、舒筋活络,有效缓解寒湿腰痛、俯仰受限,以及下肢痿软、麻木等症状。

⑤ 针刺阳陵泉、承山、昆仑、太溪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热除湿、通络止痛,有效缓解湿热腿足拘挛之痛。

⑥ 配以天池、少海穴位,运用针刺泻法,疏通三焦郁滞,有效治疗因三焦气机不畅所致的腋下肿痛症状。

7、疗法

治疗法则:遇寒症宜先泄后补,或以灸法辅助;若为热症,则宜泄法以调。

② 针刺技巧:以委阳穴为靶点,施行直刺,深度介于0.5至1寸之间,局部区域将产生酸胀感,此感觉可扩散至大腿与小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