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诊断 > 内容

胰脏经脉腧穴

发布时间:2025-04-24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胰脏经脉腧穴

一、胰经腧穴的命名

在命名腧穴的过程中,实则是对众多穴位点赋予独特名称。至于这些名称的由来,虽非关键,但其确立却遵循着既定规则。胰经腧穴的命名主要依据以下规律:,

1、该穴位名称源于其独特的治疗功效;例如,腰4椎穴命名为“升阳”,胸12椎穴则称为“和中”。

2、依据邻近穴位名称属性进行命名;例如,胸7椎与督脉的至阳穴位置相近,故命名为“九天”穴。

3、此穴命名依据邻近穴位所属脏腑之功能;例如,胸10椎与膀胱经的胆俞穴位置相近,故命名为“中正”穴。

二、胰经腧穴的定位

颈椎一穴闭关,颈椎二穴锁喉,颈椎三穴醒脑,颈椎四穴明目,颈椎五穴利咽,颈椎六穴清风,颈椎七穴定喘;胸椎一穴安阳,胸椎二穴气路,胸椎三穴相府,胸椎四穴热结,胸椎五穴神明,胸椎六穴作强,胸椎七穴九天,胸椎八穴津泉,胸椎九穴上将,胸椎十穴中正,胸椎十一穴清营,胸椎十二穴和中;腰椎一穴温精,腰椎二穴固精,腰椎三穴壮阳,腰椎四穴升阳,腰椎五穴髎巅。

三、腧穴的主治作用

1、穴位名称:(颈1椎)闭关

【功效】:净化心灵,启迪智慧,疏通经络,驱散风热,提升听力,明亮双眸。

【主治】:鼻塞难通,头痛如锤,咽喉肿痛,目赤红肿,颈项僵痛,肩臂不抬,头晕目眩,中风失语,半身不遂,症候繁多。

2、穴位名称:(颈2椎)锁喉

【功效】:驱散寒邪,温养经络,调节开合,启闭窍门,滋养肺脏,生津止渴。

【主治】:咳嗽痰多,喘息不止,胸部疼痛,鼻塞不通,咽喉干燥,声音嘶哑,喉中鸣响,梅核气症,颈部肌肉不适,落枕不适,肩部疼痛,肢体活动不便。

3、穴位名称:(颈3椎)醒脑

【功效】:平息风邪,制止痉挛,安定心神,启迪心智,净化肺部,宁和心绪。

【主治】:头晕目眩,头痛欲裂,耳聋耳鸣,视物模糊,颈项僵硬,肩臂沉重,四肢酸软无力,心慌气短,昏昏欲睡。

4、穴位名称:(颈4椎)明目

【功效】:疏解风邪,畅通经络,驱散寒热,提升视力,滋养精神,开启心智,提神醒脑。

【主治】:眉棱骨痛楚,视力模糊,遇风泪流,颈肩酸楚,背部沉重,上肢无力,指尖麻木,行动受限。

5、穴位名称:(颈5椎)利咽

【功效】:疏解风邪,清热解毒,滋养阴液,生津止渴,调和筋骨,润滑关节。

【主治】:咽喉肿痛,咽干口渴,头晕目眩,颈项不适,落枕困扰,肩臂疼痛麻木。

6、穴位名称:(颈6椎)清风

【功效】:平息风邪,制止痉挛,安定心神,疏通经络,提升听力,明亮双眸。

【主治】:体弱畏寒,迎风泪流,视力模糊,口燥鼻干,头部疼痛,头晕目眩,肩臂酸痛,四肢麻木不适。

7、穴位名称:(颈7椎)定喘穴

【功效】:发散表邪,清热解毒,疏散风寒,平息风邪,止痉安神,清肃肺气,宁心定志。

【主治】:自汗频发,盗汗不止,畏寒体冷,感冒侵袭,目赤肿痛,头项僵痛,咳喘不宁,胸闷气促,心悸不安,肩臂疼痛不适。

8、穴位名称:(胸1椎)安阳

【功效】:宣肺解表,安定心神,舒筋活络,调和筋骨。

【主治】:针对发热、咳嗽、头痛、鼻塞等症状,以及脊背僵硬、骨节疼痛,以及肩、腰、骶、膝关节的疼痛不适。

9、穴位名称:(胸2椎)气路

【功效】:宣肺解表,平息风邪,止痉定搐,疏散风热,清热解毒。

【功能主治】:针对伤风感冒、咳嗽不适、体温升高、头痛困扰、颈部僵硬以及胸背部疼痛等症状,具有显著疗效。

10、穴位名称:(胸3椎)相府

【功效】:驱风散热,安神定惊,滋阴凉血,调养肺脏。

【主治】:高热不退,干咳痰中带血,夜间盗汗,鼻塞不通,呼吸困难,毛发稀疏,脊背剧痛。

11、穴位名称:(胸4椎)热结

【功效】:滋养心神,平息风邪,制止痉挛,清热通络,舒展胸臆,调理气机。

【功效】:针对心绞痛、心慌不安、干咳、胸膈不适、风火牙痛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。

12、穴位名称:(胸5椎)神明

【功效】:滋养心神,平息风邪,止痉定搐,清热通络,调理气机,缓解疼痛。

【主治】:心疾缠身,胸闷气促,咳嗽不止,夜不能寐,健忘多梦,遗精盗汗,腰背酸痛,诸多不适,一应俱全。

13、穴位名称:(胸6椎)作强

【功效】:清热解毒,滋养阴液,强身壮阳,补肾益精,利水消肿。

【主治】:遗尿频发,小便不畅,水肿缠身,遗精不固,阳痿不振,月经失调,带下病状,耳聋耳鸣,咳嗽不止,气喘吁吁,腰痛难忍,骨病困扰,脊背僵痛。

14、穴位名称:(胸7椎)九天

【功效】:清热除湿,健脾益胰,舒胸平逆,调和气血,滋补虚弱。

【主治】:胃脘疼痛,呃逆频作,嗳气不畅,便血不止,咳嗽不止,气喘吁吁,咽干口渴,骨蒸潮热,盗汗不止,胸胁胀满,背痛难忍。

15、穴位名称:(胸8椎)津泉

【功效】:镇痉定风,调和脾胃,滋养胰腺,生津止渴,清热利湿。

【主治】:腰背酸痛,食欲亢进,心窝沉重,头部昏沉,视野模糊,肌肉酸痛,四肢乏力,言语减少,胸腹燥热,咽喉干燥,口渴难耐。

16、穴位名称:(胸9椎)上将

【功效】:调畅肝气,缓解痉挛,平息风邪,滋养心血,增强视力,健脾益胰。

【主治】:肝区不适,胆汁溢出,腰背酸痛,胃部不适,视力模糊,口渴舌燥。

17、穴位名称:(胸10椎)中正

【功效】:健脾化湿,补肾壮骨,疏肝解郁,调气解闷。

【主治】:针对黄疸症状,有效缓解呕吐困扰,消除口苦不适,减轻腹胀满闷,缓解胁部疼痛,克服潮热侵袭,强化腰脊疼痛。

18、穴位名称:(胸11椎)清营

【功效】:调和脾胃,利湿消肿,滋养肾脏,强化脊椎,养护胰腺,生津止渴,补益元气,调和气血。

【主治】:针对黄疸、呕吐、腹胀、泄泻、痢疾、水肿、口苦、咽干、嘶哑等症状,具有显著疗效。

19、穴位名称:(胸12椎)和中

【功效】:温养脾胃,强化腰脊,调和脾胃,滋养阴液,生发津液。

【主治】:肩胛痛楚,腰脊僵痛,腹部不适,胸腹胀闷,食欲不振,尿液色黄量少,便秘困扰。

20、穴位名称:(腰1椎)温精

【功效】:温养脾胃,滋补肾脏,强化腰脊,疏通三焦,调节水液运行。

【主治】:针对水肿、小便不畅、腹部胀满、肠鸣、腹泻、腰腿酸痛及膝关节疼痛等症状。

21、穴位名称:(腰2椎)固精

【功效】:强腰健膝,收敛精液,止带止漏,补肾壮阳,利水消肿。

【功效】:针对小便不畅、水肿、遗精、阳痿早泄、月经失调、带下异常、中风偏瘫、腰腿酸痛、骨疾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。

22、穴位名称:(腰3椎)壮阳

【功效】:强化腰部,滋补肾脏,调节经血,疏通经络,消除肿胀,利水消肿,巩固精气,制止带下。

【主治】:调理月经,改善带下异常,治疗遗精、阳痿,缓解腰骶疼痛,消除下肢痿痹症状。

23、穴位名称:(腰4椎)升阳

【功效】:强肾壮阳,调和经血,疏通经络,润肠通便,利水除湿。

【功效】:针对腹胀、泄泻、便秘、月经失调、遗精、阳痿、腰痛、腿疼、关节僵硬、下肢痿痹、脚跟疼痛等症状具有显著疗效。

24、穴位名称:(腰5椎)髎巅

【功效】:强化腰部,滋补肾脏,温通经络,调节水道,舒展筋骨,活血化瘀。

【主治】:调理月经,改善带下异常,缓解遗精、阳痿症状,调整小便频数及不畅,减轻腰腿疼痛,消除下肢麻木不适。

附:胰俞穴和胰岛穴

25.穴位名称:胰俞 (补入经穴)

【定位】:位于人体背部,第八胸椎棘突下方,向外侧旁开约一寸五分之处。

【功效】:疏肝解郁,畅达胆经,活血通络,消淤散结,滋养胰腺,健脾益气,调和脾胃,促进肠胃功能。

【主治】:胃脘疼痛,呃逆频发,口苦咽燥,便秘或腹泻,多饮多尿,消化不良,盗汗遗精,四肢乏力,肌肉酸痛。

【归经】:足太阳膀胱经穴

26.穴位名称:胰岛(补入经穴)

【定位】:位于人体背部,具体在第八胸椎棘突下方,向外侧旁开三寸之处。

【功效】:清热除湿,滋养胰腺,生津止渴,促进肠道畅通,滋阴补阳。

【主治】:口渴舌燥,频饮多尿,视物昏蒙,体瘦肢弱,腰背沉重,膝软腰酸,肌肤粗糙,面色萎黄,形销骨立。

【归经】:足太阳膀胱经穴

本篇论述的穴位主治功效,系基于五绝指针疗法在临床治疗中的实践经验所归纳总结,至于其是否适用于其他治疗技术以实现有效治疗,尚需进一步验证与探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