横骨穴的位置及功效
1、位置
横骨穴,藏于人体下腹之地,恰在脐部下方五寸处,紧邻前正中线,向外旁开半寸。此穴位于脐下五寸,侧旁一寸之位。
2、穴名解释
横骨穴,源自《针灸甲乙经》记载,隶属于足少阴肾经。此穴亦为冲脉与足少阴经的交汇之处。此外,它还被称为下极、屈骨、屈骨端或曲骨端。
①横骨穴
“横”,寓意穴内风气横向流动。“骨”,象征穴内富含骨骼所主导的水液。此穴名蕴含肾经水湿云气横向传递之意。本穴所聚,乃阴谷穴所传之冷湿水气,至此穴后,受热膨胀扩散,横向散布穴外,外传风气中蕴藏水湿,故称“横骨穴”。
②下极
“下”,指本穴位于胸腹最低处。“极”,意指屋顶,象征穴内汇聚天部之气。所谓“下极”,即肾经气血在此处达到上升的最高峰。此穴承接阴谷穴所传之寒湿水气,需不断吸热方能上升,而本穴恰为肾经下部气血上升所能达到的最高点,故命名为“下极”。
③屈骨
“屈”,寓意亏损。“骨”,象征阴性的水液。屈骨之名,源于肾经气血因本穴外散而呈现亏损状态。此穴所聚,乃阴谷穴传至的微弱寒湿水气,至本穴受热膨胀,散失于肾经之外,致使肾经气血更显亏虚,故称屈骨。屈骨端,其意与屈骨相近,端字指肾经吸热上升的气血在此汇聚至顶。
④曲骨端
“曲”,寓意着隐秘之境。“骨”,则与肾所主的水液密切相关。而“端”,指的是极致、终点的意思。所谓“曲骨端”,其名蕴含着肾经所吸之热与水湿至此已达极致,犹如尽头。此理与“屈骨”之解相契合。
3、解剖
腹内、外斜肌腱膜,腹横肌腱膜与腹直肌紧密相连;腹壁下动、静脉分支遍布,阴部外动脉亦在此区域分布;髂腹下神经分支交织其间。内部容纳小肠与膀胱底部。
4、功效
清热解毒,润燥养阴,调和气血,健脾养胃,调经养血。
5、主治
闭经困扰,带下增多,遗精频发,阳痿不举,少腹疼痛,阴部肿胀,遗尿频仍,小便不畅,疝气作痛。
6、配伍功效
① 横骨穴联合关元、肾俞、志室、大赫诸穴,协同调理,有效缓解阳痿、遗精、崩漏、月经不调等症。② 横骨穴与中极、三阴交穴同用,共奏通利水道之效,以缓解癃闭之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