主页 > 中医养生 > 内容

大都穴的位置及功效

发布时间:2025-02-02   来源:网络    
字号:

大都穴的位置及功效

1、位置

大都穴位于足内侧边缘,恰在足大趾本节(即第1跖趾关节)前方稍下方的赤白肉际之间,呈现一明显凹陷。

2、穴位解剖

在拇展肌的止点区域,分布着足底内侧动脉与静脉的分支,同时此处也布满了足底内侧神经的趾底固有神经。

3、穴名解说

大都穴,古称经穴,源出《灵枢·本输》。隶属于足太阴脾经,为荥(火)穴。足太阴经之荥,即此穴。荥穴属火,亦称太都穴。其义在于脾经生气汇聚之地。(1)大都,

穴域宽广,内蕴气血场亦广。都市繁华,物资汇聚之地。此穴名寓意脾经气血汇聚于此。穴中之气,源自隐白,至此汇聚,如都市物资之聚散,故而得名。太都之名,与大都同义,太即大。(2)脾经荥穴,

荥,微不足道之溪流。此穴吸纳隐白穴脾土之气,蕴涵湿润,至本穴后,部分水汽散冷沉降,所聚之水微渺,故称脾经之荥。此穴属火,气蕴其中。

火属性所属,乃本穴气血流转之五行特征。隐白穴所传之气,至此穴化而为气,散热冷降,其热上升至天,彰显火之炎上之性,是以本穴归火类。

4、功效:散发脾热。

5、主治

腹部胀满、恶心呕吐、胃部疼痛、腹泻或便秘、手脚冰凉、热病无汗等症状。

6、穴位配伍

选取阴陵泉、天枢、曲池、足三里等穴位,采用针刺泻法以清热利湿,有效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泄泻、痢疾、便秘及痔疮等症状。

② 针刺脾俞、丰隆、阴陵泉、神门穴位,采用平补平泻法,旨在健脾利湿、化痰止咳,有效缓解脾虚痰饮内阻所致的倦怠嗜睡症状。

③ 配通里、丰隆、三阴交、大陵、膻中穴,采用针刺泻法,旨在豁痰开窍,有效治疗因痰浊蒙蔽所致之癫证。

④ 针刺神门、脾俞、丰隆、大陵、三阴交等穴位,采用泻法,以清心豁痰,专治痰蒙心窍所致的狂笑症状。

7、疗法

针刺技巧:主要采用大都穴直刺法,深度控制在0.3至0.5寸之间。